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教育论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的教学素养的提升策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的教学素养的提升策略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2020-12-14 10:4412

摘要: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的教育行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进程得到进一步推进,我国中小学教育开始越发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其中,作为学校推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路径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目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的教育行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进程得到进一步推进,我国中小学教育开始越发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其中,作为学校推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路径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以教师的教学素养不足为主要体现,因此提高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师的教学素养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要提高对教师的选取标准,更加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展开;教师自身要树立终身学习观、进行教学反思,以更新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完善教育理论和观念,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保障良好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教学素养;策略

中小学教育论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与深入,我国基础教育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地发展,从以往只注重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获得的应试教育模式不断地向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素质提高的素质教育模式进行转变和发展。同时,当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凸显和频发,而要想让学生全面的健康的发展,那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和心理素质的提高是学校教育不容忽视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开始在中小学中受到广泛的重视。这也对于心理健康教师的教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教学素养是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 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在理念 、知识 、能力和态度等方面 的水准和正确的态度[1, 2],主要由教学意识和教学行为能力构成。其中,教学意识主要由教师的教学理念、方法论和教学目标、教学规划等组成,能够为教学行为提供教学智慧和方案保障;教学行为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设计、实施、评价和研究等能力,对教学意识产生践行、确证和进一步优化的作用。[3]心理健康教师的教学素养的提升是提高心理健康课程的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和人格的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也是保障素质教育实行的质量的重要因素[4-5]。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师的教学现状

  (一)存在部分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只设课不上课

  尽管在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大力推行下,大部分学校都开始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心理健康发展,并且已经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列入正式教学课程,开设规范的心理健康课,更有条件的中小学成立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有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援助,并且可以针对学生常出现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对学生进行团体辅导、展开心理健康活动日等。但依然有部分中小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工作不到位,往往因为其学校过于重视学科教学,过于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升学率,对诸如心理健康课等非知识教授类课程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够,甚至有些忽视;部分学校由于对心理健康课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必要的重视,会为了提升学生成绩,加快学科教学的教学进度而经常占用心理健康教育课,这使得心理健康课程往往只是存在于课表和学校的教学计划中,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心理健康课却很少开展,甚至缺乏对应的心理健康教材,更是缺乏规范的教学计划和具体的教学要求。由于学校对心理健康课的不重视,也会导致心理健康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教学地位低下、被“边缘化”。

  (二) 部分学校存在对心理健康教师的聘用要求不严格,心理健康教师缺乏专业知识和素养

  随着中小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对心理健康教师的需求大量增加,但专业的系统的学习过心理学的教育人员却较少,这也导致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稀缺,部分学校难以招到专业的心理健康老师,只好退而求其次,放宽标准聘用非专业的教师进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而这些教师往往没有经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没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态度,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以及研究工作的认识还有所缺乏,尤其是对如何展开针对性的个体辅导能力不足。此外,部分学校由于教师资源的短缺或者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认识不足,从而让其他学科的教师进行心理健康课程的教授,如让语文老师、思想政治老师等兼职教授心理健康课程,而由于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不同于学科课程,心理健康课以多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参与,体验,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和成长,其更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而兼职老师往往是按照以往教学方式方法和观念进行心理健康教学,也使得心理健康课的教育质量低下。

  (三)部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较为陈旧,教学设计能力和教研能力不足

  当前,部分中小学心理健康老师由于是兼职、非心理教育相关专业出身或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学培训和实践,其多采用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不符合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特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程,不能大量使用讲授法进行知识灌输,其课程特点更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开展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需要展开活动,让学生获得深刻的体验,从而促进其心理成长[6-7]。而且部分心理健康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握不够,从而导致其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上过于偏重知识教授而显得乏味。此外,由于目前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多为年轻教师,作为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手教师,虽然掌握了基本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和技能,但是由于教学实践不足,教学经验不够,对心理健康教学的展开缺乏相应的方法和技巧,在实际教学中理念存在偏差,对教学的设计能力不足。因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更需要具备先进的教学观念和有一定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研发能力,能够针对学校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主要的问题进行校本研发和教学设计,但正是很多教师所缺乏。

  综述所述,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的教学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心理健康教师的教学素养上。如教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设计能力、心理健康教学思维和观念、教学研究能力等,而教师教学素养对教学素质有着重大影响,心理健康教师教学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其课堂质量的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人格完善有着重要作用,也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必然要求。

  推荐阅读:《现代中小学教育》创刊于1985年,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东北师范大学和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主办的教育理论刊物,月刊,公开发行。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jyu/17829.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教育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