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电子信息论文》电子金融业务风险及其防范策略

电子金融业务风险及其防范策略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2019-04-02 10:4012

摘要:摘 要:随着电子金融的迅速发展,电子金融也面临着很多风险,比如战略风险、实用性风险、信用与信誉风险、政策法律风险、技术安全风险等复杂的业务风险。文章通过对电子金融业务风险的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防范策略,有助于电子金融机构相关业务的开展有所帮

  摘 要:随着电子金融的迅速发展,电子金融也面临着很多风险,比如战略风险、实用性风险、信用与信誉风险、政策法律风险、技术安全风险等复杂的业务风险。文章通过对电子金融业务风险的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防范策略,有助于电子金融机构相关业务的开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电子金融;业务风险;防范;策略

金融工程师论文

  一、电子金融及电子金融业务风险的概念

  基于计算机网络甚至是互联网,于全球范围内进行各种金融活动,此即为“电子金融”。目前,电子金融范畴内的金融活动主要有:网上结算、网上支付、网络期货、电子保险、电子银行、和电子证券。就其本质而言,电子金融是以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来拓展金融业务,从而提高传统金融的服务效率,使得从业者获得更快的服务速度、更好的服务结果,其金融运作模式高度现代化,变革性地将互联网作为载体,具有非常鲜明的创新性。

  二、电子金融风险类型

  (一)政策法律风险

  电子金融刚刚起步,相应的政策法规体系上尚不完善,许多金融机构反映在开展业务时“无法可依”,难以有效规避政策法律风险,经常出现违规行为,进而导致新业务被中止,遭受本可避免的损失。例如曾经在腾讯微信推广的中信银行联名信用卡,刚刚开展了信用卡虚拟业务便被中国人民银行紧急叫停,最终导致了中信银行股价跌停和腾讯股价下降4%的结果。

  (二)战略风险

  在运作电子金融业务时,金融机构需要提前制定好相应的战略决策,立足于明确的目标来采取具体的行为。而金融机构在某些情况下所制定出的战略决策并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金融业务人员无法每时每刻都能完全把控金融风险、了解市场资源是否充沛、业务目标是否具有可行性,所以金融机构在开展电子金融业务时必然或多或少地会面临一些战略风险。

  (三)信用风险与信誉风险

  信用风险针对的是客户的诚信度与道德,信誉风险则是针对电子金融机构,用于反映金融机构的信誉问题。一般而言,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无法如期履行还款义务并给金融机构带来损失的风险,信誉风险则是指电子金融机构无法履行给客户带来经济利益或采取不合法手段逃避相应义务的风险。事实上,电子金融依托于虚拟网络进行交易,在违约追责和客户身份确认上具有较高的难度,其多为逆向选择,比传统金融业务具有更高的信用风险。而电子金融机构是否具有良好的信誉关乎于客户是否给予其信任、是否愿意授权其进行电子金融服务,若是电子金融机构在服务安全性、实时性或准确性上出现异常,其信誉将会受到很大影响。鉴于当前社会互联网媒体的高度发达状况,一旦金融机构具有信誉不良问题便会被大范围广播,使电子金融机构受到打击,一些电子金融机构甚至因此无法继续运营下去。

  (四)实用性风险

  电子金融业务在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上是多种多样的,拥有不同理念或者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客户在面对电子金融业务时可能作出不同的选择,虽然客户会因为需求偏好而存在不同的侧重点,但是绝大多数客户都对交易安全性给予了最高的关注,于是大多数金融机构都采取“手机动态验证码”或“强制定期更换密码”等措施进行安全强化,这些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交易安全性,但是电子金融交易本身具有的便利性优势却被严重削弱,这无疑与许多重视便利性的客户的需求是相悖的。一旦这些客户产生上述强化措施无法确保交易安全性的想法,又困扰于遗忘手机、无法记住经常更换的密码等意外状况,金融机构将会因电子金融不再具有的便利性而失去大量客户。因此,在电子金融业务开发的过程中,金融机构应该针对不同类型客户的具体需求进行多元化设计,使客户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进而吸引到更多的潜在客户。

  三、电子金融业务风险的防范策略

  (一)优化管理,解决战略风险

  电子金融的发展日新月异,产业模式越来越丰富,对于金融机构的决策层和管理层来说,既要具备优秀的前瞻能力和良好的开拓创新能力,又应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决策程序,才能避免企业出现战略风险,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二)重视需求导向,降低实用性风险

  消费者的需求是开发电子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主要着眼点。互联网是电子金融产品的主要销售环境节,由于电子金融机构无法与客户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产品设计定位的难度较之传统金融方式明显加大。为了更好地了解客户的需求信息,有针对性地设计电子金融产品来降低实用性风险,电子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售后随访、问卷调查的方式以及数据挖掘和统计工具等分析手段具体了解客户的需求偏好,不断完善和优化产品结构和功能,从而有效控制实用性风险。

  (三)完善信用体系,化解信用风险

  我国应尽快制定针对电子金融业务信用评估的法律法规或者指导性意见,从而为电子金融机构开展业务提供依据,完善其信用评估体系。比如,可以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账号与数字证书实名认证数据库,并与目前已经运行的其他征信数据库共享和互通,将进行过实名认证的电子账号的交易记录、诚信状况也作为采集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为电子金融机构判断客户的信誉状况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四、结语

  电子金融业务在我国刚刚起步,不得不面对一系列风险,电子金融机构需要根据风险类型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确保电子金融交易的安全完成。

  推荐阅读:《当代金融研究》(月刊)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7年1月批准公开发行的经济金融类学术期刊。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dzi/13539.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电子信息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