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实施美育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核心期刊论文2013-12-17 13:531
摘要:摘 要:美育作为新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日益受到关注,发挥历史学科优势实施美育,美育作为新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日益受到关注,中学历史教学应该发挥历史学科优势,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素材,创设审美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的审美素养,
摘 要:美育作为新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日益受到关注,发挥历史学科优势实施美育,美育作为新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日益受到关注,中学历史教学应该发挥历史学科优势,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素材,创设审美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的审美素养,引导学生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同时,美育过程中应体现历史学科特点,注重历史情感的积淀,正确认识反面事物的历史审美作用,重视对审美个性的培养,还原历史学科应有的魅力,引领学生在求真中向善、审美、创美,在对知识的渴求中充满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心,实现审美的人生。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 美育 途径 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教学的改革,美育作为历史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正如朱光潜所说:“从历史看,一个民族在最兴旺的时候,艺术成就就必伟大,美育必发达。史诗悲剧朝代的希腊、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莎士比亚朝代的英国、歌德和贝多芬朝代的德国都可以为证。”“现在我们要复兴民族,……必须提倡普及美感教育。”[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历史课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提高对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识别判断力,逐步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品质。”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为拥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2] 中学阶段是处于人的认知过程中的过渡阶段,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较强可塑性和不定性,因此,中学历史教学中结合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实施美育显得尤其重要。然而,中学历史教育的现实显示,历史教学中并未彰显学科特有的美育功能,在学生中普遍存在历史就是记年代、考前背的错误认识。悠久历史所蕴含的丰富文化本应带给我们的生动、智慧、哲理,在这里变的索然无味。这样的课程只会使学生成为“只顾求知而不顾其他的”“书虫”[3],而无法具备未来社会发展所要求的健全人格。因此,探讨如何发挥历史学科优势,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实施美育也显得尤其必要。本文主要就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科优势实施美育及应注意的问题作一探讨。
一、中学历史教学中美育的途径
(一)挖掘历史教材中的美育素材
历史作为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蕴含大量生动、具体的美育素材,主要体现为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 自然美主要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未经人类改造的纯粹的自然,如奔流不息的长江和黄河,一泻而下的瀑布,汹涌澎湃的钱塘江大潮等等。此外,还包括人化的自然,即人类按照自身对美的标准来追求美、创造美的结果,如,蜿蜒不绝的万里长城,人与自然相得益彰,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大好河山的审美情感,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审美理想,并化之为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 社会美是现实生活中社会事物和现象呈现的美,社会美的核心是人的美。人既是美的创造者和欣赏者,也是我们美化和欣赏的对象。因此。在关于社会美的教学中也应突出历史人物的活动,挖掘其内在的人格美。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孔子,爱国爱民、宁死不屈的屈原,“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尽忠报国”的岳飞,慷慨就义的谭嗣同,视死如归的刘胡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周恩来,为真理献身的布鲁诺,等等。这些善者,勇者,智者,他们的高风亮节与悲壮,爱国之心,英勇之举,无不令后人折服,高尚的人格自然会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智慧得到启迪,精神受到熏陶,人格更趋完善。 艺术美是指各种艺术作品所显现的美,它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艺术是美的最高度集中的表现。”[4]艺术美的表现形式多样,如戏剧、电影、音乐、建筑、雕塑、工艺、绘画、书法、摄影、杂技、文学作品,等等。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的不应仅是艺术作品本身,更要关注作品的历史背景,作者的创作背景和意图,从中感悟作者的胸怀、气质、情感、性灵,作品的风味、神韵、兴趣,透过艺术作品所透露出来的人生,即人生境界的展示。[5] 因此,历史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历史教材中的具体、鲜明的美的素材,引导学生在欣赏各种事物中,发现各具形态的美,走近美,感受美,认识美。
(二)创设审美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美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创设审美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美。人的审美体验是独享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为了让学生在历史教学中更好的体验美,根据教学内容可以借助有效教学手段,创设审美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真切体验美、欣赏美,理解美。如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壮举,可谓“波澜壮阔、艰苦卓绝,惊世骇俗,空前绝后”,可是学生无法真正体会当年红军爬雪山过草地、飞夺泸定桥的艰辛与悲壮,更无法欣赏、理解他们表现出的革命的英雄主义和的浪漫主义,也无法领略当年毛泽东在四渡赤水河中表现出的用兵如神的战争指挥艺术。如果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影视的形式生动再现,学生会在不由自主中进入历史情境,加强审美体验。红军百折不挠、自强不息长征精神、“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境界自然会给学生带来心灵的震撼,感性的体验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核心期刊论文发表
- 外文研究杂志详情
- 西部广播电视杂志是省级期刊吗
- 《社会主义研究》核心期刊论文发表
- 《教育学文摘》国家级教育期刊启事
- 《计算机与网络》国家级期刊论文发表
- 《公路工程》核心论文发表
- 《中外公路》核心期刊论文发表
-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核心论文发表
- 《遥感技术与应用》核心期刊论文
- 语法翻译法的运用以及优缺点分析
- 格力电器与美的集团的财务指标分析对比
- 科技兴农的主要内涵和建设意义
- 延安精神形成的时代背景以及群众文化建设
- 共享经济下共享厨房的现状与发展
- 二甲医院医生晋升正高级职称论文要求是什么
- 如何做好重大建设项目防造假工作的几点思考
- 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核心要求
- 机器人研究方向有哪些核心期刊比较好投
- 小学思政教育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研究
- 科研管理期刊被哪些核心收录
- 双核心期刊是什么意思
- 中兽医学杂志是国家级还是省级刊物
- cssci是什么意思,什么是CSSCI来源期刊
- 如何快速发表EI检索源期刊EI收录期刊论文发表
- 关于建筑装饰方向职称论文(2篇)
- 物流管理实验教学中对使用情景模拟法研究
- 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如何加强超市计量管理
- C刊如何发表
- 国际政治期刊发表浅谈美国政治中分权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