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常见问题》基于可持续视角构建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基于可持续视角构建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2021-07-07 12:0212

摘要: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可持续旅游、生态旅游的概念,了解青藏高原的发展现状,基于可持续视角研究青藏高原生态旅游模式,旨在遏制藏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以经济发展与生态友好结合为核心的新型生态旅游模式,立足于生态与经济的平衡点,运用生态旅游概念,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可持续旅游、生态旅游的概念,了解青藏高原的发展现状,基于可持续视角研究青藏高原生态旅游模式,旨在遏制藏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以经济发展与生态友好结合为核心的新型生态旅游模式,立足于生态与经济的平衡点,运用生态旅游概念,建立政府部门-社会群体-当地藏民的多维度多主体体系,为藏区旅游产业注入内部动力,实现藏区生态旅游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可持续旅游;生态旅游;青藏高原

生态旅游论文

  引言

  长期以来,人们积极发展传统旅游产业,实现了经济的增长、地区的富裕。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人们不可避免地对生态与经济之间的平衡关系有所忽视,从而在传统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经济增长速度超过生态环境承载力、消费增长速度超过自然生产速度等一系列问题。经济在高速增长,生态环境却每况愈下。针对此情况,学者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可持续旅游就是随着全球可持续发展这一新观念的出现而出现的,并且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论题。可持续旅游观强调发展旅游业时必须以不破坏或极少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与资源为前提,在为旅游者提供高質量旅游服务的同时,力求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平衡,实现经济、社会与文化之间的协调发展[1]。提出可持续旅游的观念后,各国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其发展过程中,“生态旅游”一词应运而生。保护尊重原生态、强调可持续发展、为当地经济做贡献等都是生态旅游所倡导的几大原则。本文旨从可持续视角研究藏地生态旅游模式的构建。

  一、青藏高原的现状

  (一)藏地现状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第一阶梯,是华夏民族母亲河——长江、黄河的发源地,享有“世界屋脊”“世界第三极”“亚洲水塔”的称号。其地域辽阔、地广人稀,面积约25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4,人口仅占全国总量的0.8%,人口密度为全国人口密度的3%。青藏高原深居祖国内陆,平均海拔在 4 000米以上。因地势高隆,构成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是我国自然资源最为丰富的宝地。其以丰富多彩的矿产资源、多种多样的动植物资源以及蕴藏量巨大的水电等资源闻名于世。

  1.藏地产业发展与状况

  目前,青藏高原经济发展水平依然较低。1998年,青藏高原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仅占全国总量的0.49%,人均GDP仅有全国平均水平的56.9%;同时高原内部地区的发展差异较大,青海省的发展水平远高于其他地区;从产业结构与产业劳动力结构来看,青藏高原的工业化水平较低且工业结构单一,农业生产水平落后。目前,高原的产业结构依然是第一产业占比较大的传统结构。

  2.藏地社会发展总体状况

  青藏高原的现代交通运输业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大力扶持下才逐步形成的。近20年来,以光纤、光缆和移动通信设施为主体的现代通信业获得发展。但藏地的总体发展水平上依然落后,城镇体系尚未形成;公路等级较低;铁路网不完善,仅仅开通和运营青藏西宁-格尔木线;航线较少等。

  (二)面临难题

  1.生态环境的破坏

  旅游消费的巨大性对环境的破坏;不科学地发展畜牧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草场退化以及人地关系紧张[2];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对草原环境的破坏等。例如,每年人类对冬虫夏草采挖的季节正是高原草甸的恢复成长期,其采挖对草甸的恢复具有较大的影响,每采集一根虫草,至少会破坏30平方厘米的草皮,裸露的草皮极易引起水土流失、草原退化甚至沙化。

  2.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由于受到森林、草场的减少与退化,再加上过度采挖和捕猎,导致高原野生动植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分布范围缩小、数量剧减、种类濒危。青藏高原区域生物物种占总物种的10%~15%,同时,随着高寒生物物种资源的灭绝与濒危,高原生物所具有的强大抗逆基因和适应高寒环境的遗传基因也面临丧失的危险。

  二、藏区构建新生态旅游模式的必要性与构建方案

  (一)必要性

  1.草场承载不堪重负,草原大面积退化。

  调查数据显示,青藏高原地区草场退化与沙化十分明显。曾经“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场景一去不再。青藏高原上已发生退化的草原达到80%,中部退化的草原面积达40%。究其原因,过度放牧和草原过度利用,导致人地关系紧张;草场超载,使产草量大幅下降;牧畜头数只增不减,造成草原沙化和破碎化;加之传统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使虫、草泛滥成灾,最终导致草地生态失衡。

  2.原始森林数量锐减

  青藏高原地区是中国重要的林区,也是中国少有的原始林区。但长期以来,农牧民为解决燃料需要以及其他需求,对藏区森林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2016年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调查结果显示,藏区林地面积仅有1 798.19公顷,森林面积仅有1 490.00万公顷。

  3.珍稀物种濒临灭绝

  藏区独特的生态环境孕育了较为丰富的动物资源。青藏高原是全球稀有物种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也是当地生态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藏区人民保护意识淡薄,旅游者生态意识的淡薄将野生动物置于更加危险的境地。但旅游者、社会组织、旅行社等行为大大影响了动物的繁衍生息。

  4.雪线上升,冰川消融

  青海气象局数据显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青藏高原气温以每10年0.36℃的速度上升,远高于全球每百年升温0.74℃的速度。人类越来越频繁的活动使藏区雪线上升,冰川消融加速,冰舌逐渐后退萎缩。

  上述问题表明,青藏高原的旅游发展缺乏内生动力,经济与生态失衡,迫切需要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基于持续发展目标的生态旅游新模式和管理机制。

  (二)构建方案

  青藏高原地区新型生态旅游模式是与传统旅游模式完全不同的“造血式”可持续发展模式,其以经济发展和生态发展相结合为目标,以生态友好型旅游产品为依托的可持续发展模式[3]。

  推荐阅读:写湿地生态价值论文可以参考的文献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changjianwenti/20244.html

《基于可持续视角构建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论文发表问题相关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论文发表问题拓展阅读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