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常见问题》子女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子女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2021-07-14 12:0012

摘要:摘 要:基于2017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实证检验了子女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并通过分样本估计比较了不同类型老年群体的组群差异。研究发现,代际情感支持和日常照料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具有显著的

  摘 要:基于2017—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实证检验了子女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并通过分样本估计比较了不同类型老年群体的组群差异。研究发现,代际情感支持和日常照料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具有显著的提升效应,且日常照料的健康促进效应明显高于情感支持。组群差异结果分析显示,子女代際支持可有效提升高龄老人和农村老人的健康水平;代际情感支持对独居老人和家庭居住老人的健康具有积极作用,日常照料可改善家庭居住老人的健康。在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应积极应对老龄健康问题,在充分发挥家庭支持优势作用的同时,加快完善公共养老服务体系。

  关键词:代际支持;健康自评;生活满意度;PSM方法;异质性

老龄化论文

  作者:贾仓仓

  一、引言

  自2000年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人口老龄化面临巨大压力。2019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17603万人,占总人口的12.6%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预计到2022年左右,我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14%数据来源:中国发展基金会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到21世纪中叶,我国老龄化程度达到峰值,65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27.9%依据皮撒(Pichat)在其1956年撰写的《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中对老龄化社会划分标准的界定,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7%时,即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14%时,即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20%时,即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在人口快速老龄化的背景下,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长期照料需求随之增大。然而,受生育率下降、人口流动加速、代际居住分离、女性劳动参与率提高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照料支持老年人的人力资源面临巨大缺口[1-2]。现阶段,我国社会养老保障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家庭养老模式仍然是当前及未来较长一段时期我国老年人主要的养老选择。在家庭养老模式下,绝大多数老年人获得的社会支持主要源自其成年子女[3-4],子女承担着为老年人提供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及情感慰藉的重要职责。子女的代际支持对老年人的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目前,学术界关于子女代际支持与老年人健康关系的研究尚无定论。一种观点认为,子女的代际支持行为能够有效改善或增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在经济支持方面,成年子女提供的经济支持是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和医疗需求的重要支撑,能够显著提升老年人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并有助于减缓老年人认知功能的衰退速度[5-8]。相比于未獲得经济支持的老年人,获得经济支持的老年人健康状况更优[9]。在情感支持方面,“情感关心”是老年人最为看重的子女孝行[10],子女的情感支持与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密切关联。源于子代的感情维系行为和帮助,有助于维持和恢复老年人身体机能[11],减轻其孤独感、心理压力和抑郁程度[12-14],可有效降低老年人健康风险,提升其生活满意度,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15-17],甚至比经济支持和生活照料更能促进老年人健康[18]。情感支持减少会使老年人健康状况变差[19]。相对于男性老年人,情感支持对女性老年人主观健康的影响作用更大[20]。日常照料方面,子女的照料有利于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降低其抑郁水平[21],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及生活满意度[7,22]。日常照料的缺乏,会降低老年人的福利水平,对老年人的心理和精神健康造成不利影响[23]。

  另一种观点则恰好相反,认为子女的代际支持行为可能会对老年人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过多的代际支持和帮助,会降低老人的自我效能感,导致消极的老化态度,产生失败感、负疚感和无能感[24-26],降低其心理健康水平。子女经济支持会损害老年人的自尊心,导致老年人对子女的过度依赖,对老年人的主观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27],增加老年人的抑郁风险[28]。子女较多的器械支持还会增大老年人的健康风险[29],导致废用性衰退[30]。当老年人自理能力下降对子女照料要求更为苛刻时,子女长期照料滋生的不满情绪还会导致代际关系冲突,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31]。对于失能老人而言,失能持续期的延长会使得子女照料成本上升、照料意愿和照料效果降低,导致老年人对子女照料的满足程度下降[32],影响失能老人的身心健康。除此以外,也有少数学者认为子女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并不明显。有学者基于实证研究发现,子女对父母的情感支持与老年人的健康自评状况之间不存在统计上的显著性[33]。舒玢玢和同钰莹研究指出,经济支持对农村老年人的健康没有显著影响[19]。张莉研究发现,经济支持和工具支持并未对老年人的抑郁程度产生显著影响[14]。

  纵观已有文献可知,既有研究大体认可子女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健康的作用,但相关研究并未就子女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达成一致结论。总体而言,有些研究仅局限于某个特定区域,研究样本不具有国家层面的代表性,结论适用性不足。还有些研究仅关注某一特定群体(如高龄老人、丧偶老人、农村老人等),缺乏参照群体,难以就子女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构建一个完整的解释框架。在研究方法上,已有研究大多停留在代际支持与老年人健康的相关性分析层面,较少进行因果识别,且大多面临内生性问题的挑战,估计结果的稳健性有待进一步检验。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由于绝大多数实证研究使用的数据是调查数据而非实验数据,无一例外都会受到内生性问题的困扰。一般而言,内生性问题的主要来源包括一般性遗漏变量偏误、自选择偏误、样本选择偏误及联立性偏误等类别。就本文而言,在评估子女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效应时,可能会受到自选择偏误和联立偏误两类内生性问题的困扰,从而导致识别子女代际支持的真实影响变得困难。一方面,子女代际支持决策的选择并不是随机的,该决策会受到一些不可观测的个体异质性影响,如子女自身条件、家庭条件及老年人社会经济状况等因素。另一方面,子女代际支持决策本身也会受到老年人健康状况或死亡风险的影响。为了解决自选择偏误和联立偏误这两类内生性问题,在模型识别的策略选择上,本文借助“准自然实验”框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这一计量工具评估子女代际支持的处理效应,以期得出稳健性的结论。

  与以往研究相比,本文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是引入多维度子女代际支持的衡量指标,包括经济支持、情感交流和日常照料,以期更全面地考察子女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二是进行年龄、城乡及居住安排的组群差异分析,系统评估子女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健康影响的结构性差异;三是采用PSM方法克服评估模型的内生性问题,削弱因自选择问题而导致的样本估计偏误,以获取子女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健康的净影响,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研究设计

  1.子女代际支持的反事实研究框架

  (1)子女代际支持方程与老年人健康方程。

  根据微观经济学的随机效用决策模型,设置变量U1i和U0i分别表示子女i提供代际支持时的效用与未提供代际支持时的效用;将M*i定义为二者之间的差值,即M*i=U1i-U0i。根据理性人假设,在既定的预算约束下子女追求效用极大化,因此如果M*i≥0,表示子女提供代际支持;如果M*i<0,表示子女不提供代际支持。根据上述理论分析,将子女代际支持方程的形式设定为:

  M*i=ψ(X)+ε(1)

  其中,M*i为被解释变量;X为影响子女代际支持提供的外生解释变量向量,包括子女特征变量、老年人特征变量和家庭特征变量;ε为随机误差项。为了测量子女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效应,将老年人健康方程的形式设定为:

  Y*i=(Z)+λMi+δ(2)

  其中,Y*i为老年人健康潜变量;Z为影响老年人健康的外生解释变量向量;Mi为子女提供代际支持变量;δ为随机扰动项。鉴于子女代际支持(Mi)可能会受某些不可观测因素的影响,而这些不可观测因素或许与老年人健康(Y*i)相关,从而造成子女代际支持(Mi)和δ相关。如果直接对方程进行回归分析可能导致计量结果存在偏误。与传统线性回归方法相比,由于PSM方法不需要事先假定函数形式、参数约束及误差项分布,亦不要求解释变量严格外生,能够有效克服有偏估计和样本“自选择”导致的“选择偏差”,为此本文采用PSM方法实证检验子女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推荐阅读:保险论文投稿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changjianwenti/20325.html

《子女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论文发表问题相关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论文发表问题拓展阅读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