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农业论文》农业论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农业论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12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民生是和谐之基。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自然成为整个社会最关心的焦点、难点和热门话题。因此,积极探索农民工就业之路,破解农民工就业难题,是值得人们探索和思考的课题。 一、目前就业的现状 巴东县地处三峡中

  就业是民生之本,民生是和谐之基。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自然成为整个社会最关心的焦点、难点和热门话题。因此,积极探索农民工就业之路,破解农民工就业难题,是值得人们探索和思考的课题。

  一、目前就业的现状

  巴东县地处三峡中段,是一个集老、少、边、穷、库、西于一体的山区农业县,全县50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占90%,农村富余劳动力近7万,截止2011年1月巴东农村尚有4.9万剩余劳动力未被转移就业,农民工就业人数只占农村富余劳动力总数的30%。因此农民工就业压力大、困难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当务之急。

  二、出现的问题

  在我县推进农民工就业工作的探索实践中,面临着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一是工作发展不平衡,认识上还有偏差,工作上有重城镇、轻农村;先城镇、后农村;先本地、后外地的现象。二是农村劳动力素质与就业岗位存在不相适应的矛盾。三是农村进城务工劳动者就业权益保障问题突出。四是城乡就业争夺岗位的冲突更趋激烈,歧视农民工的现象依然存在。

  三、对策及措施

  为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2006年3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要求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清理对企业使用农民工的行政性审批和行政收费,不得以解决城镇劳动力就业为由清退和排斥农民工 ;结合巴东实际情况,我提出以下对策及措施。

  (1) 促进农民工就业应实施“五抓”措施

  一抓“春风行动”。每年春节前后,县劳动保障部门应结合全国统一要求,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4] 92号文件)有关要求,加强对进城求职农民的就业服务,开展完善农民工就业服务的“春风行动”。 通过强化公共职介服务,争做诚信职介机构,净化劳动力市场,改善就业环境,使进城求职农民得到及时有效的就业服务。

  二抓“阳光工程”。配套和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体系,实行长期和短期培训、岗前和技能培训、订单和定向培训、示范和引导性培训相结合,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增加就业能力。

  三抓“网络工程”。进一步加大劳动力市场建设力度,建立从乡村到安置地的信息网络体系,建立完备畅通的就业信息服务网络系统;

  四抓“德政工程”。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的目标考核范围,任务分配到乡镇、专业设置到培训机构,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责任体系。用农民工输出及所得的实惠来衡量领导政绩。

  五抓“维权服务”。希望巴东县劳动就业局在务工密集省市建立办事处,精选业务尖子到办事处工作。目的就是在巴东劳务输出集中的地方建立维权机构,为巴东籍的务工人员开展维权服务,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2) 促进农民工就业应采取“五大”对策

  一是建立农村“零就业农户”档案

  在农村原劳动力资源信息采集成果的基础上,逐户核查,逐人查清,认真摸清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基本情况,对每个有打工愿望农民的年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生产技能等情况进行全面登记建档,建立起劳动力过剩且无一人打工的“零就业农户”的劳动资源信息库,为做好劳动力转移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是针对性开展农民技能培训

  针对巴东农民工技能培训,应重点放在16 至35周岁的人群中。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农民占巴东农村人口总数的42.4%,他们接受新生事物比较快,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对已婚但有出外打工愿望的农民应根据个人申请,开展3至6个月的职业技能培训;对初次参加技能培训且取得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应全免培训费用。

  三是开辟农民工转移就业途径

  对有就业能力的农民,一方面采取重点帮扶“零就业农户”人员。运用资金扶持、对口支援输出一批,驻外机构联系转移一批,机关干部帮扶一批,政府部门提供岗位就业一批,劳务能人带动一批,职介机构介绍一批,鼓励自主创业一批的方式。积极引导农民区外异地就业。若有可能,还应与国际用工接轨,向国外输送劳动力。

  四是优化农民工转移就业环境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搞好就业服务,必须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富余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充分发挥求职登记、信息发布、就业培训、职业介绍、招工手续办理、法律咨询服务等综合性功能,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的职能作用。

  五是建立“零就业”联系会议制度

  由县就业局牵头,建立由乡镇民政办、劳动就业保障所等部门参加的解决“零就业”问题联系会议制度。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会议,研究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的重大问题。

  四、商榷性建议

  (一)由政府牵头组织农民工到地多人少的地方租种土地。租赁为50---100年,变相使其安家落户。

  (二)对有经济实力的农民工,鼓励其农转非,将富余劳动力转为社区居民。

  (三)计划生育仍须常抓不懈,因为农村人口与农村剩余劳动力成正比。用人口自然减员的办法缓解农村人口过快增长的矛盾,从而有效遏制剩余劳动力的增长。

  (四)人死本应回归大自然。安葬后不留坟包,把土地留给后人使用。因为土地面积与人口成反比,同样与农村富余劳动力成反比。

  总之,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之一。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彻底消除制度性、体制性障碍,实行城乡劳动者自主择业,达到城乡一体化,让广大农村农民朋友充分享受到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丰硕成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nye/8159.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农业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