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农业论文》乡村振兴视域下新农人的现代化素质及其构建

乡村振兴视域下新农人的现代化素质及其构建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12

摘要:【摘要】新农人的概念近年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认同。本文观察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三农群英汇》节目的内容,发现节目展示了新农人强烈的创新意识,他们辩证对待传统经验,具有产业化思维,主动进行信息的获取与传播。《三农群英汇》对于新农人形象的展现与塑造

  【摘要】“新农人”的概念近年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认同。本文观察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三农群英汇》节目的内容,发现节目展示了新农人强烈的创新意识,他们辩证对待传统经验,具有产业化思维,主动进行信息的获取与传播。《三农群英汇》对于新农人形象的展现与塑造,既创新了节目的形式与内容,又体现了当代中国农村居民在现代化观念冲击下所发生的内生性转变,很好传递了时代精神。

  【关键词】《三农群英汇》 形象构建 新农人 乡村振兴

  2021年2月25日,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正式实行,标志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进入新阶段。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而是否具有现代化观念的人的特质是衡量农村居民——这一乡村振兴主体能否积极投身现代农业、新兴农业,能否以新的认知、行动与精神面貌来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指标。《三农群英汇》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频道的一档涉农节目,该节目于2020年9月22日开始播出,播出时间为每天20点30分(除节假日),每期节目时长30分钟。节目以纪实的手法,记录了我国各地农村最新的有关新农人的事迹,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各地区新农人的情况。笔者收看分析了《三农群英汇》自2020年9月22日至2021年2月28日的共133期内容(含8期重播内容),试图总结节目对于新农人形象现代化品质的展示与塑造。

  一、“新农人”的界定

  关于“新农人”,目前理论界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研究员侯满平和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者杨君认为:“新农人可能是具有农业技术专长或农业生产及管理专长的技术人员,也可能是有理想追求并能顺应消费者高质量需求的生产者及经营者。”①中国社会科学院汪向东教授则认为,新农人已经成为现今条件下三农领域里一个非常重要的新生主力军。新农人可以用三个“新”来定义:第一,农民新群体,这个群体以农为业;第二,农业新业态,他们不再延续传统做法,而是采用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第三,农村新细胞,这个群体主要在农村活动,从而构成当今农村生命机体的新细胞,这个细胞原来没有。 ②

  本文采用汪向东教授对于“新农人”的定义。发现《三农群英汇》中有关新农人的构成比较多元,其中主要有四类人群。第一,從其他行业转行务农的人员。这类人员都有从事非农行业的职业经历,并且一般有城市生活经验,或看到农业的发展前景或因乡土情结,而从其他行业转入农业。这类人员了解城市人对农产品的需求,所以他们大多进行高质量的农产品生产。第二,农业科研人员。他们在农业技术提升和农业科研的领域砥砺前行,是农业发展的智库。第三,职业新农民。这类人员虽出身于传统农民,但掌握了新知识、新技术,并具有互联网思维,因此成为新农人。第四,农业企业家。这类人员大多经营农产品销售,其企业运作有助于拓展农产品销售,减少农产品积压。

  这些新农人在我国不同地区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着现代化的农业生产,那么,他们相较于传统农人,在精神、思想、文化上有哪些不同的特性呢?

  二、《三农群英汇》节目关于新农人特征的形塑

  新农人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现代化,这个特征可以说是农村农业社会发展的一个集中体现。而形成现代化意识主要源于三个方面原因:第一,现代教育的知识传播与思维引导。自我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以来,适龄儿童接受教育的比例明显上升,客观上为新农人群体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现代教育使新农人获得科学知识,让他们初步具备了科学认识事物的能力。第二,现代企业模式对农村人的改变。对于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传统农民,工厂务工的经历使他们有机会转变成新农人。首先,他们传统生活中的单一传受模式在工厂的管理下转变成群体传受或者组织传受,这种传受模式更加规范、更具公共性,在这样的传受模式下传统农民会更加注重信息的准确性和信源的可靠性。当他们从工厂回到村落,他们依然会在农业生产中积极且谨慎利用信息,形成现代化的信息意识。另外,工厂的规章制度是一种有别于地方性共识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是人人都要遵守的规则。对于长期生活在农村人情社会中的传统农民来说,现代工厂的工作经历有助于他们养成规则意识,这是现代人必不可少的品质。第三,新媒体时代的信息红利。当下,移动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让新农人以更低的成本便捷地接触各类信息,尽可能地减少了城乡间的信息鸿沟。调研发现,新农人、农村干部会主动通过各种传统媒体、新媒体了解各种信息,他们对于乡村振兴战略都有一定程度的理解。③新农人充分的媒体接触,激活了他们的信息传受潜力,鼓励他们变成信息传受的主体,这使得新农人更主动与自身生活环境之外的人进行交流,进而打破以往较为狭隘封闭的交际圈,成为乐于接受新事物的人。

  (一)强烈的创新意识

  《三农群英汇》中介绍的很多新农人都具有创新精神,他们或在传统农业生产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的改造,或进行全新的农业业务拓展。2020年10月29日《心有“菱”犀一点通》节目,主人公董开首创性地在海南种菱角。通过精心培育土壤、套养螃蟹,再利用海南全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实现了菱角一年多产。2020年9月22日的节目《农机也网约》,主人公韩飞留学归国后开发了一款农事服务手机应用软件,通过这个平台,将农机手与农民联系起来,有效解决了农机手“没活干”与农民找不到大型农机的矛盾。这些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农人在观众眼里已经不再是扛着锄头、面朝黄土背朝天在田里耕作的形象,而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上创新思维的农业创业者。节目通过这些案例告诉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农村也是施展才华的舞台。

  (二)产业化思维

  传统的农民在进行农业生产时,往往是一家一户式地独立进行。这种小作坊式的模式不利于获得规模化的生产优势,而新农人深刻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要么大规模地承包土地进行农作物种植,要么扩大农产品加工工厂的规模。2020年11月12日的节目《我的百合浑身是宝》,主人公余小龙改变当地只卖百合果的传统,充分利用百合的每一个部位,将百合花变成旅游资源,将百合根做成茶叶。这种延伸价值链、产业链的做法,不仅最大化地利用了资源,也体现主人公拓展传统的农产品销售链条,新农人跳脱原料初级供应者的角色,进而实现产业地位的提升。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nye/22170.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农业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