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农业论文》新农科背景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改革初探

新农科背景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改革初探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12

摘要:摘 要:近年,新农科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熱门话题。新农科的建设过程涉及专业内涵、专业特征等关键问题。本研究论述了新农科背景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改革的内容和特点,并以吉林大学为例介绍了新农科背景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改革的具体实践。 关键词:新

  摘 要:近年,新农科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熱门话题。新农科的建设过程涉及专业内涵、专业特征等关键问题。本研究论述了新农科背景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改革的内容和特点,并以吉林大学为例介绍了新农科背景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改革的具体实践。

  关键词:新农科;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改革实践

农林经济论文发表

  近年,新农科与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一道,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面对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这四个“新”,中国高等农林教育应该何去何从,这显然是新农科建设的核心任务,也是适应乡村振兴战略和现代农业建设的必然要求。

  新农科到底“新”在何处,新农科专业的内涵到底是什么、有何特征,如何在新农科背景下探索涉农专业的改革与实践等,都是新农科建设要回答的关键问题。本研究阐释了新工科建设的内涵及对新农科建设的启示,论述了新农科背景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改革的内容和特点,并以吉林大学为例介绍了新农科背景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以下简称农经专业)改革的具体实践。

  一、新工科建设的内涵及对新农科建设的启示

  (一)新工科建设的内涵

  2016年6月,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实现国际实质等效,为高等工程教育深化改革提供了利好机遇。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等的实施,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对工程科技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创新。新工科建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全面推进新工科建设。

  新工科专业,主要指针对新兴产业的专业,以互联网和工业智能为核心,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智能科学与技术等相关工科专业。新工科专业,分为新型工科专业、新生工科专业、新兴工科专业三类。新型工科专业是针对传统的、现有的工科专业这些“存量”,面向产业未来发展需要,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或其他学科的渗透而转型、改造和升级,即“更新”成的专业,属于“存量更新”;新生工科专业和新兴工科专业是为了提前布局培养引领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人才,而在对国家及产业未来需求和发展方向准确把握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缜密的可行性分析论证后慎重设置的专业,属于“增量补充”。

  新工科建设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指出了明确的创新方向和创新内容,主要包括工程教育的新理念、学科专业的新结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教育教学的新质量、分类发展的新体系等。

  (二)新工科建设对新农科建设的启示

  2019年开始,教育部逐步奏响了新农科建设启动的“三部曲”:“安吉共识”“北大仓行动”“北京指南”。“安吉共识”从宏观层面提出了新农科的“四个面向”新理念,“北大仓行动”从中观层面推出了深化高等农林教育改革的“八大行动”新举措,“北京指南”从微观层面实施了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的“百校千项”新项目。

  “新农科专业到底‘新’在何处?”“新农科专业建设的内涵和特征到底是什么?”可以说,至今还没有精确的表述和共识。借助于对新工科内涵的理解,笔者认为,新农科专业主要指针对涉农新兴产业的专业,以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为知识背景设置的农科专业。新农科专业,也应该包括新型农科专业、新生农科专业、新兴农科专业三类。新型农科专业,是针对传统的、现有的农科专业,面向涉农产业未来发展需要,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或其他学科的渗透而转型、改造和升级,即“更新”成的专业,属于“存量更新”;新生农科专业和新兴农科专业是为了提前布局培养引领未来技术和农业产业发展的人才,需要在对国家及产业未来需求和发展方向的准确把握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缜密的可行性分析论证后慎重设置的专业,属于“增量补充”。

  二、新农科背景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改革的内容和特点

  由于农林经济管理类专业本身就是一个很宽泛的大类,几乎涵盖了所有涉农经管类人才的培养范畴,再想产生新生和新兴的农经专业很难。笔者认为,可以在新农科背景下,从涉农产业的发展需求出发,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造升级原有的专业,展开新农科背景下农经专业教育改革创新。

  (一)新农科背景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1.农经专业教育的新理念。结合农经专业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实、国内外农经专业教育改革的经验,分析研究新农科背景下农经专业教育的内涵、特征、规律和趋势等。

  2.农经学科专业的新结构。面向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对传统农经专业进行更新升级等,比如可以在培养方向上设置乡村振兴规划与管理、农业科技推广与管理、农场经营及管理、农村合作经济及管理等,并增加相关的课程模块。

  3.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开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和实践。

  4.教育教学的新质量。研究制定新农科背景下农经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开展多维度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等。

  5.分类发展的新体系。探索新农科背景下农经专业人才分类培养的体系结构、宏观政策、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等。

  (二)新农科背景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改革应体现的特点

  1.数据化。大数据时代,涉农产业的管理也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比如,农产品营销中的精准决策就离不开大数据的精准采集,包括客户的元数据、行为数据、态度数据等。

  2.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产业中的渗透应用,智能农业和智慧农业时代已经到来。智能农业经济管理或智慧农业经济管理人才也将成为未来涉农产业的需求。比如,用于食品质量安全溯源的区块链技术、农场智能管理、无人农场管理、农业合作社管理云服务等已经出现。因此,农经专业的智能化也将成为必然。

  3.全程化。工程教育中的CDIO(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思想也同样适应于农经专业的新农科人才培养,比如乡村振兴规划的构思、整体布局设计、规划实施以及运作经营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理论与实践都应该成为人才培养的内容。

  推荐阅读:浙江林业农林类期刊征稿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nye/21275.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农业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