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期刊咨询网核心期刊|核心论文

首页 > 核心期刊论文 >

现代教育管理杂志之职业院校校报如何摆脱困境?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核心期刊论文2014-09-28 14:571

摘要:摘要:学校的校报是学校和学生的中间桥梁,对一个学校的宣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个学校对向外方的一个主要窗口,校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学校的校报现在却面临这很大的困境,怎样找到一条适合自身生存的突围之路是当前主要的任务,以便适应新时期

  摘要:学校的校报是学校和学生的中间桥梁,对一个学校的宣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个学校对向外方的一个主要窗口,校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学校的校报现在却面临这很大的困境,怎样找到一条适合自身生存的突围之路是当前主要的任务,以便适应新时期构建和谐校园的要求,更好地发挥校报的舆论引导、桥梁纽带、思政教育、文化传播、监督反馈等各项功能。

  关键词:校报,困境,突围

  一、职业院校校报的地位与面临的困境

  校报是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是传播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载体,也是促进思想情感和舆论环境和谐、保证校园整体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校报必须担当起引导、沟通和鼓动角色,及时宣传并促进广大师生学习领会党中央精神;帮助协调好学校领导、中层干部、普通教师、学生之间相互交叉的关系,积极搭建起交流与沟通的平台;全面反映学校各项具体文件、措施和成果,灵活展现学生的文化活动,进一步活跃校园氛围。由此可见,校报在学校中的地位原本应该是属于上层建筑的。但是,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不同,特殊的教育体制决定了职业院校的校报在实际工作中,面临难上难下的困境。

  首先,职业院校校报办报历史短,经验缺乏。大多数学校是从原来的中专升格到大专后,才纷纷办起校报,以此活跃校园学术氛围,丰富学生文化生活。据统计,多数职业院校校报历史都较短,长的不过十几年,短的则刚刚起步,很多还没有正式的省级刊号,因此,职业学院校报与办学几十年的本科院校校报相比就显得十分稚嫩。虽然也不有较长办报的老牌职校,但一般中途有过中断,没有持续办报,断层造成了这类职业院校校报办报经验的缺失。没有前者手把手、老带新的教授;缺失了应传承的办报经验;未能形成职业学院校报独特的风格等因素必然使得职业学院校报的发展速度缓慢。

  其次,职业学院校报人手紧张,管理制度尚未健全。在人员配置上,职业院校校报很少设置专职编辑,大多由宣传部干事兼任。而党委宣传部本身就承担了学校的思政研究、校园的文化传播、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身兼数职的编辑人员,疲于应付各种会议和各项行政工作,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对校报工作的投入,不能潜心研究改进新闻稿件的撰写、报纸版式的改良,只能简单重复前期的套路,很难有新的突破和发展。不少职业院校一个编辑要负责从策划、选题、采写、组稿、编稿、组版、校对、发行、发放稿费、对外交流等全部工作,工作主观性较强、随意性较大,使得编辑工作者心理压力大,容易产生审美疲劳,缺乏创意,最终影响校报质量。这些都是管理制度尚不健全的表现。

  第三,职业院校校报经验借鉴有限,难以深入提高。从2010年7月9日评选出的全国高校优秀校报名单上不难看出,54家优秀校报清一色是本科院校,甚至是一流名校。而职业院校在参加全国、各省校报研究会的时候,多是带着学习的心态做旁听,交流多由本科院校的编辑人员主持及介绍经验,几乎不能结合职业院校本身特点。但是,本科院校校拥有的强大师资、科研队伍和优秀学生记者,都是职业院校难以企及的。因此,单纯的模仿、借鉴,无法达到提高职业院校校报质量的目的。

  第四,学生记者的新闻素养较低,水平提高难度大。职业院校受专业限制,一般招收大量工科学生,文科学生数量很少,并且由于就业难度加大而导致文科生在进校时往往压线,这决定了学生的层次与普通本科院校是相差甚远的。虽然开设特约通讯员和学生记者培训班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新闻写作水平,但职业院校通讯员和学生记者很少具备敏锐的新闻眼,容易错过新闻报道的最佳时间,同时新闻采写流于表面现象,难以挖掘深层次的新闻价值,并且写作时间较长,工作效率较低,有时候一篇稿件需要修改好几遍才能刊登,反而加大了职业院校的校报编辑的工作量。

  第五,校内其他部门人员对校报的关注不够,较难达到配合工作。由于多数职业学院校报刚刚起步,各部门人员尚未配齐编制,而工作又较为繁杂,因此校内其他部门人员很难再抽出精力为校报供稿或提供素材。同时,职业院校的二级学院对校报这个宣传阵地的认识尚不到位,轻视了它的舆论导向、沟通交流、宣传教育、监督反馈作用,对校报的利用率较低。普通教师只关心与自身相关的信息,不屑于阅读其它内容,而学生往往仅仅关注文艺副刊,对学校要闻和思政版块一翻而过。职业学院校报很难像本科院校的校报那样,成为师生员工的良师益友,生活中常伴的阅读材料。

  第六,校报本身固有的一些缺陷,如出版周期长、时效性差、内容的重复性。当然,这是高校校报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上网络的普及,很多学校新闻不等校报刊登,师生们早已通过校园网获悉了,而且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即使拿到校报,很多人往往浏览一下标题和图片,耐着性子一个字一个字读的人已经不多了。再加上校园生活是周而复始地有规律的,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很多活动都是每年重复一次,时间一长,编辑往往出现审美疲劳,很难挖掘出新闻背后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二、职业院校校报走出困境的突围之路

  虽然职业院校校报在发展中面临着种种困境,但她作为学校党政喉舌和理论阵地,不能可持续发展将影响报纸发挥其舆论宣传的功效,这不仅仅是每一位校报编辑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更值得广大高校教师广泛关注。现就上文提出的校报发展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对策。

  一是要抓好校报编辑的队伍建设,培养后备人员。职业院校的校报编辑通常不是专业技术岗位,人员流动性大,那么抓好编辑队伍建设尤为重要。

  必须不断提校报编辑们的政治理论修养,加强对他们的业务培训,通过传、帮、带建立后备人员队伍。作为校报编辑,要服从学校党委领导,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教育理论,提高新闻专业技能,政治上保持清醒、坚定,业务上保持的细致、熟练,从大局出发做好校报的宣传报道工作。

  二是要建立一支稳定的通讯员队伍,为校报供稿。要通过在各二级学院和学校其他部门选聘特约通讯员,每学年期末进行年度考核,统计投稿数量,开展内部评比,做到分工明确、奖惩分明,激发通讯员的积极性。平时采用集中培训的方式,邀请地方报社一些知名记者为他们做讲座,以此提高各通讯员的新闻素养和写作水平,促使其创作出更好更多的稿件。

  三是要加强校报的互动性和沟通性。在校师生不仅仅是读者,更是新闻事件的主体,或许在某一事件中,他们比编辑更有独到的见解,这就要求校报要开门办报。校报开辟专栏或提供版面让师生互动交流,可以通过调查、建议、评报等方式让师生参与到办报的过程中来。这样能使校报办得更贴近师生,更具可读性,一旦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合力,那么将极大地促进校报的建设和发展。

  四是要对校园内的各类媒体进行资源共享。广播、报纸、网络三者相互交叉,又互为补充,校报如能充分利用好广播、网络的信息量,那她会比广播图文并茂、内容充实;比网络真实可信、语言凝练,另外校报还将作为校史编写的依据而被留档收藏。校报取各方之所长而达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同时也对促进校园其他媒体和谐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五是要不断总结经验,扩大对外交流。职业院校校报的自身特点决定了不能照搬本科院校办报经验,所以必须从实际的工作中进行总结归纳。每一任的校报编辑都要适时总结办报中的体会、感悟,为自己及以后的编辑参考借鉴。同时,总结工作也是对办报经过的一个回顾,往往能对过去有一个较为理性的看法和评价,有利于提高校报编辑的自我认识能力,进一步促进校报和谐健康发展。另外,扩大对外邮寄的交流范围,不仅要与省内职业院校进行交流,有可能的话还应和国家示范职业院校、杰出校友所在单位进行更多的联系,不定期开展交流学习,有条件的话可选择所在地区的报刊发行单位开展交流活动。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校报在学校发展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校报发展确实存在着一些困难,需要我们校报编辑积极应对,探索规律,总结经验,使其与时俱进地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为培养人才服务,为学校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 王延,对新时期高校校报创新发展的思考[J],理论界,2005(5)

  2 朱建华,高校校报期待现代突围[N],中国教育报,2008-01-12

  3 何明松,高校校报发展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昆明大学学报,2008(19)

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咨询网专业致力于核心论文发表、核心期刊发表、核心论文投稿、核心论文杂志指导等服务项目的综合服务网站。提供权威的核心论文发表、核心期刊投稿、核心论文范文免费参考等服务,我们拥有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百家权威当中推荐适合发表论文的期刊,我们竭诚服务,直到您满意为止。为您职称论文发表打开方便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