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心理学问题的研究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核心期刊论文2014-07-22 15:361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始终被列到中心位置,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在党的各大文件中也把它列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我认为,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要重视心里学问题的研究,要探索学生爱国主义的认知、情感及其行为形成规律,
爱国主义教育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始终被列到中心位置,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在党的各大文件中也把它列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我认为,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要重视心里学问题的研究,要探索学生爱国主义的认知、情感及其行为形成规律,为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科学水平,发挥它的实效性提供心理学依据。
爱国主义教育的心理学问题研究,应以探索爱国情感形成规律为重点,着重研究爱国情感的心理成份、形成发展阶段、爱国情感内化机制及其相应的教育对象。
一、爱国情感重要心理成分
爱国主义作为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和热爱态度,它的心理结构主要包括爱国认识、爱国情感和爱国行为三部分,其中爱国情感是核心。
爱国情感作为高层次的社会性情感,它的心理成分十分复杂,主要表现为个体从幼年起逐步形成对自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依恋,对自己同胞和亲人的热爱,对自己民族光荣历史和本民族对人类所作贡献的珍惜和自豪;在深切感受国家兴衰荣辱和个人利益息息相关的基础上,把祖国的生存发展、繁荣富强作为自己的责任、应尽的义务和神圣的使命。
二、爱国情感孕育过程
爱国情感形成的内在因素是个体社会性需要的发展。个体的社会性需要的发展。个体的社会性需要在这里主要是指个体的归属需要、自尊需要和成就需要。归属需要是指每一个人都需要爱人和被人爱。这种需要在个体发展中处于基础的核心地位。个体在婴儿期对母亲的强烈依恋,儿童期对教师的依恋;青少年期对伙伴和异性的依恋,进一步发展对民族和祖国的依恋。它的发展大体有五个层次;一对亲人,二对家庭,三对集体,四对国家民族,五对世界人类。这种情感的产生与发展,是人们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产生对他人、对集体、对祖国的奉献精神,并使人精神世界更为充实,生命更有价值。自尊需要是指个体希望自身得到发展,并求得别人对自己肯定。它既是自爱、自尊、自信、自强产生的基础,也是民族的和自豪感产生的基础。人们强烈的关注自己祖国的发展,要取得崇高的国际地位,对其发展的成就引以为傲。而成就需要是一种高层次的期望需要。是个体期望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自身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创造才能达到鼎盛时期和高峰水平的一种需要。为实现期望目标,个体往往给自己提出一定的要求,学习刻苦,工作负责,办事认真。它是勤奋、勇敢、不断进取、顽强拼搏、诚信守时、为国争光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是对民族对国家产生责任感、义务感和使命感的基础。
爱国情感作为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以多重情感体验为基础的综合性情感,它的形成是多层次、多因素、多阶段、多水平的逐步孕育,不断升华的过程。
爱国情感孕育的阶段性。个体生命的孕育有胚种期、胚胎期和胎儿期三个时期。现在世界上研究认为儿童的国家意识形成也有三个时期。一是国家象征期。早期儿童对国家的依恋和热爱,表现为尊重国家像片物,如国旗、国歌等。二是抽象国家观念期。中期儿童对国家情感表现为对社会生活和社会制度的认识,参与享受民主的程度。三是国际组织系统期。晚期儿童对国家的情感表现为关注国家在国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地享受和体验祖国的可爱。
爱国情感发展有三个时期,一为爱国基础情感培育期(幼儿园与小学阶段),二为爱国情感形成期(中学阶段)三为爱国情感成熟期(大学阶段),划分的主要标志是爱国情感形成的成熟度。
所谓的爱国基础情感是指对形成爱国情感有影响的情感体验,它分直接性基础情感和间接性基础情感,一指对国家标志物的情感体验,在小学主要指对国旗和国歌的热爱;二指对家乡特有的亲切感;三指对民族语言、文化所特有的情感体验。爱国的间接性基础情感,主要指最基本的社会性情感,它指人际关系上的基础情感,如爱父母、老师;地域关系上的基础情感,如爱母校:利益上的基础情感,如爱集体。
三、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上述爱国情感的发展,启示我们要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措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情感作为一种高度层次的社会性情感,它不同于本能性的情绪反应,它的形成过程是由社会思想情感内化为个体思想情感的过程,是社会道德需要转化为个体内在的情需要的过程,也是民族文化被个体所吸收,然后转化为爱国情感的过程。
爱国情感形成的过程以爱国认知为基础,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只有让学生深刻地理解祖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才能产生对祖国热爱的态度和深厚的情感。学生年龄不同,认知发展和内化过程也各有特点。因此研究教育对策。其中要着重培养两种能力。
(1)移情能力。移情:又叫移入,它是情感的一种本质属性,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两个方面,是一种设身处地理解他人情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沟通人们内心世界的桥梁,是自我与道德行为之间的中介变量,是新社会情感和新社会行为产生的心理基础。这种能力要在教学活动,班级活动,教育实践中逐步培养。
(2)价值选择能力。情感产生于需要,不同的需要产生于不同的价值选择,价值选择在爱国情感行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变量作用。它影响着人们的态度和行为。价值选择能力是个体按自身的价值标准和需要,做出价值判断、并采取取舍、喜恶、爱憎等态度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受个体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发展的水平所制约。
当前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需要我们用一种合乎人们共同理想的价值观来影响人们的道德需要、道德选择、这不仅仅必要,而且可能。对其善美的追求和爱己、爱人、爱国、作为原则上的价值取向具有它的永恒性。
为此,要重视学生爱国情感的价值取向水平的调查测试进行价值选择能力的培养。
总之,为爱国主义教育引向深入,使其取得更加有实效的成果,我们必须关住和研究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心理学问题。
-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核心期刊论文发表
- 外文研究杂志详情
- 西部广播电视杂志是省级期刊吗
- 《社会主义研究》核心期刊论文发表
- 《教育学文摘》国家级教育期刊启事
- 《计算机与网络》国家级期刊论文发表
- 《公路工程》核心论文发表
- 《中外公路》核心期刊论文发表
-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核心论文发表
- 《遥感技术与应用》核心期刊论文
- 语法翻译法的运用以及优缺点分析
- 格力电器与美的集团的财务指标分析对比
- 科技兴农的主要内涵和建设意义
- 延安精神形成的时代背景以及群众文化建设
- 共享经济下共享厨房的现状与发展
- 二甲医院医生晋升正高级职称论文要求是什么
- 如何做好重大建设项目防造假工作的几点思考
- 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核心要求
- 机器人研究方向有哪些核心期刊比较好投
- 小学思政教育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研究
- 科研管理期刊被哪些核心收录
- 双核心期刊是什么意思
- 中兽医学杂志是国家级还是省级刊物
- cssci是什么意思,什么是CSSCI来源期刊
- 如何快速发表EI检索源期刊EI收录期刊论文发表
- 关于建筑装饰方向职称论文(2篇)
- 物流管理实验教学中对使用情景模拟法研究
- 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如何加强超市计量管理
- C刊如何发表
- 国际政治期刊发表浅谈美国政治中分权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