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期刊咨询网核心期刊|核心论文

首页 > 核心期刊论文 >

市场化改革与贫富差距问题制度因素分析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核心期刊论文2016-08-10 14:241

摘要:【摘要】在内部性危机中,贫富差距是近年来逐渐突出的一个问题。不但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正逐步增大,国家和地区内部的贫富差距也正不断加大。国家和地区内部贫富差距的两极分化趋势更加明显,成为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稳定的最大内部隐患,2011 年 9 月

  【摘要】在内部性危机中,贫富差距是近年来逐渐突出的一个问题。不但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正逐步增大,国家和地区内部的贫富差距也正不断加大。国家和地区内部贫富差距的两极分化趋势更加明显,成为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稳定的最大内部隐患,2011 年 9 月 17 日爆发并迅速蔓延的“占领华尔街运动”正是人类社会对日益加剧的贫富差距的一次明显的自发性反应。就我国的贫富差距状况来言,也于改革开放之后迅速扩大。

  【关键词】贫富差异;制度差异;经济差异

  一、制度经济学理论与贫富差距问题的关联

  从旧制度经济学五个主要理论观点和新制度经济学的三个主要理论体系看以看出,制度经济学理论在贫富差距问题上有着巨大的应用空间。凡勃仑在制度变迁理论的基础上承认制度变迁对贫富差距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康芒斯重视法律对贫富差距的调节;加尔布雷斯的二元体系论和格鲁奇的新二元体系观点分别从市场与计划的不平等权力及经济结构出发论述了经济社会中的贫富差距问题;缪尔达尔从因果关系的循环积累出发论述了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产权学派认为在交易成本为正的前提下,产权安排对资源的最终配置拥有重要的作用;交易成本理论论述了资产特征和规制特征的匹配关系,论证了市场并不是唯一的规制方法;新经济史的制度变迁理论也提出国家的基本任务是提供根本的博弈规则、发展中国家对西方制度的引进未必有利于本国的经济发展等观点。简言之,制度经济学认为,现有制度安排以及制度变迁对经济发展和贫富差距变化至关重要。

  二、我国城乡差距的现状和变化趋势

  我国的农村城市总收入差距呈现出明显的扩大趋势。 事实上,除了城乡总收入的差距逐渐扩大之外,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也呈现出明显的扩大趋势;且在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组成中,工资性收入的比重上升明显。城乡差距问题是我国贫富差距的典型体现,也是国内学者重点研究的领域。对于城乡差距的分析,主要是依据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展开,大致可分为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在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初期,城市享有较高的要素收益率,从而引致生产要素从农村到城市转移、城乡差距加大;到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城乡要素收益率开始转换,城乡差距逐渐减小11。经过相关的计量分析发现,城乡产业生产力区别(劳动生产率差异)(张红宇 2004,王德文、何宇鹏 2005,贾小枚、周瑛 2006)、金融非均衡发展(章奇等 2004,钱水土、程建生 2011)、城乡人力资本差距(马斌、张富饶 2005,郭剑雄、吴佩 2006,温娇秀 2007,李晶莹 2008)都与城乡差距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对于经济增长、对城市化水平、对外开放度对城乡差距影响的统计分析所得的结论却并不一致。 另一种观点认为,虽然二元经济结构下城乡差距变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素,但中国的城乡差距变化更具有明显的政策性特征。一方面是长期以来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和城市倾向政策,通过农产品价格管控,财政分配体系、社会保障体系、金融体系、教育资源分配体系等政策向城市倾斜,促进了城乡差距的加大12。另一方面,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分类管理和地区分类管理体制,在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同时,又防止了在城市居住农村人口享受城市的包括教育资源、福利待遇和保障制度在内的各项政策。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民工的出现,只是放松了对人口流动的限制,并非户籍制度的彻底改革,农民工仍旧不能获得市民待遇。

  三、农业市场化和土地制度改革

  虽然户籍制度被广泛认为导致城乡差距的最为重要的制度因素。在户籍制度的作用下,城乡间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受到限制,影响了农民向城市的劳动力转移。但在本文看来,户籍制度虽然限制了农民工资性收入的提高,但并不是导致城乡差距的根源。 导致城乡差距的根源不是户籍制度,而在于中国的土地制度,尤其是农村土地制度。在土地制度没有改变的情况下,户籍制度的放开,农民到城市的自由流动,并不能改变户籍制度下城乡教育资源、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等的区别,未转移的农村居民仍旧无法获得上述资源的提升。户籍制度的放开只是导致农村居民到城市居民的身份和职业改变,或者说只是农民“户籍身份”的转变,并非“经济身份”的转变,而农民的“经济身份”实际上已经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农业劳作。而在另一方面上,单向的放开农村到城市转移的户籍限制而不放开城市到农村转移的户籍限制,只能导致城市问题的恶化;放开户籍限制和取消户籍制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后者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和束缚。 从当下的情况下,农业收入的长期增速停滞及非农收入的迅速提高已经明显地弱化了农民对农业经营的意愿。一方面,农业收入的长期增速停滞根源于政府对粮价的行政干预和对农业经营的限制。虽然政府对农业单一经营的管制有利于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但同样会导致农业利润和粮食产品利用率的极其低下。只有放开对粮价行政干预和放松对农业经营的行政限制,才能保证农民对农业收入的同时,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产品利用率的共同提高。而另一方面,农业收入的长期增速也源于农村和农业经济本身缺乏一个竞争的市场机制。农业的发展基本依赖于科技的提高,而不是经营意识和农民竞争意识的提高。

  中国的市场化进程只是城市的市场化进程,而农业的市场化进程极微,“农村-城市”的统一市场更是几乎毫无进展,农村、农业、农民被隔离在市场体制之外,无法充分享受经济总体增长的效益。农业的市场化改革最终将不可避免的涉及农村土地尤其是农村耕地的市场化改革。农村耕地归农民集体所有虽然维护了农民的土地利益,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民对农业经营意愿的提高和农业的发展,但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和农业的市场化进程。新中国建立初期实行的农村耕地归农民集体所有的政策实实际在很大程度上基于对当时特殊环境下政治稳定性的考虑,尽管随后进行的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改革成功的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仅仅是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并非农业的经营效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旧的农村土地制度的弊端开始呈现,大量的农村耕地被闲置和无效率经营,耕地随时农民的最终依赖但农民却无法通过耕地获得实质性的发展。 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最终将涉及所有权的改革,耕地的所有权改革不但是简单的经济改革,而且是一项影响深远的政治改革。农村耕地所有权改革的问题关系国本,无论是当前出现的耕地全民化观点或是耕地农民个人私有化观点,都需要学术界和决策层充分研究、妥善决策。本文不对耕地的所有权改革过多谈论,而是提出另外一个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路——“拟定产权”。产权包括所有权、经营权等多项要素,所有权改革是产权改革的核心。而本文所提的“拟定产权”则是不涉及所有权变动的产权改革。拟定产权改革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需要一个完整的产权结构,即一个不完整或是分离的产权结构能否实现和完整产权同样资源配置效果。拟定产权已经在公司制度广泛应用,作为城市经济制度核心的公司制度正是采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公司治理制度。事实上,拟定产权在农村土地制度实践中也已有应用,土地返租经营模式试点和土地自由流转模式试点正是耕读拟定产权的两个典型案例,但两者都没有获得大量的推广。拟定产权在农村的推广停滞状态很大程度上基于农民害怕对土地所有权的丧失以及所有权对经营权制约机制的丧失,如何建立所有权对经营权有效的制约机制是拟定产权能否得到顺利推广的关键。拟定产权的推广必定导致耕地的集中化经营,但与之前的合作社模式不同的是,当代的农业发展不再是简单依赖于对生产意识的激励,而更多是对经营意识的激励。农业经营模式的建立和农业技术的提升将会大量的减少对农业劳动力的需求,为城市提供大量劳动力;同时会深化农业生产的分工,降低对劳动监督成本和搭便车倾向。

  四、对阶层差距的分析

  阶层差距是我国贫富差距近年来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也是学术界甚至普通民众极为关注的问题。不仅仅因为阶层差距比区域、城乡、行业三大差距更能真实的描述贫富差距整体状况,而且因为阶层差距更能有效地反映出我国阶层间的潜在矛盾。从现有的统计数字可以看出,我国的阶层差距在改革开放之后迅速极化。在劳资报酬方面,2009 年我国劳动者报酬占 GDP 总值的 45%左右,而 2008 年职工工资仅占 GDP 的 11%14,2010 年看,我国有 1/3 的职工工资与最低工资标准相接近,且绝大多数省(区)职工最低标准工资标准远低于当代平均工资15。在总财富的分配方面,据《世界银行报告》分析,2009 年我国 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41。4%的财富;国家统计局前期公布的数据表明,我国最富裕的 10%人口占有了全国财富的 45%,最贫穷的 10%的人口所占有的财富仅为 1。4%;而据 2011 年福布斯中国排行榜估计,2011年全国财富超过32亿人民币的家庭和个人约400位,总财富约占当年 GDP 的 6。2%,财政收入的 28。3%,其中前五十名拥有总财富 10019。8 亿,约占 GDP 的 2。1%,财政收入的 9。65%;据胡润的百富榜,身为中国全国人大代表的 70 位富豪在 2011 年底的财富总值为 5658 亿元,增长 15%,远高于 GDP 的增长率 10%。阶层差距问题既有着重要的经济学意义,也有着重要的社会学意义。

  正基于此,学术界对于阶层差距的分析大致可以分为经济学视角和社会学视角两大方面。在经济学视角方面,由于对不同阶层收入分配状况的缺乏翔实真实的数据材料,以及阶层概念的抽象化等诸多原因,经济学界往往将阶层差距问题看成是整体的贫富差距,对阶层差距的研究也大多是对区域差距、城乡差距、行业差距的研究总结。相比来言,阶层差距的社会学视角研究更有针对性。 阶层差距的社会学视角研究的一个突出成果是从“阶层流动”的角度来分析阶层差距问题。阶层差距和阶层流动可以看成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对于财富分配状态的描述。阶层差距倾向于描述财富分配的静态状况,阶层流动则以阶层为载体描述财富的流动状况。在阶层流动性尤其是阶层由下之上的流动性良好的前提下,阶层差距能够获得有效的缓解和抑制。反言之,当阶层流动不佳以致阶层流动固化的情况下,阶层差距将会迅速扩大,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一体性的重大隐患。

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咨询网专业致力于核心论文发表、核心期刊发表、核心论文投稿、核心论文杂志指导等服务项目的综合服务网站。提供权威的核心论文发表、核心期刊投稿、核心论文范文免费参考等服务,我们拥有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百家权威当中推荐适合发表论文的期刊,我们竭诚服务,直到您满意为止。为您职称论文发表打开方便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