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研究在我眼中的价值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核心期刊论文2014-04-11 13:441
摘要:摘 要:当代中国社会物质生活日益发展,而当代中国哲学该走向何处?中国哲学该以怎样的形态存在和发展?研究这些问题源头,得从社会发展中获得启示。无论从人文层面,抑或制度层面考察,儒家学说始终都被视为中国文化的根基。文化是适应性的,全盘学习西方文
摘 要:当代中国社会物质生活日益发展,而当代中国哲学该走向何处?中国哲学该以怎样的形态存在和发展?研究这些问题源头,得从社会发展中获得启示。无论从人文层面,抑或制度层面考察,儒家学说始终都被视为中国文化的根基。文化是适应性的,全盘学习西方文化终究会水土不服,促使我们不得不思考,儒学研究是否有价值?如何将外来文化中国化?对我国传统文化,也不再抱着以偏概全的态度。
关键词:儒学研究 价值 社会转型
一、儒学源流发展
对于一种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往往伴随着不同的注解。然而任何文化的产生发展,必定包含着当时的社会环境,来源于现实生活。而高于现实生活的文化,要融入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的认同才让文化得以发展。中国原始社会在考古资料中了解的映象,是一个缓慢而漫长的发展过程。
“中国儒学”自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以来,已经有2500多年的发展历史了。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又是与现实社会生活和政治状态紧密相关联的。“其善民心,其遗风易俗易。”在学术界更多人偏向,将儒家思想划入人类社会道德伦理规范的学说的范围。
儒家思想注重宣传,用仁义道德教诲广大群众,使之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帮助、互相体恤。其最基本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当时的中国被大家普遍传送的《三字经》里面,人们耳熟能详的便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们可以解释成,每个个体的本性是向善的,是好的。并且,个体的善良性情具有普世价值和广泛存在性。但是,因为随后的社会氛围的变更以及个人情况的变化造成不同个体行径的异同,也就带来了违反人性原本善良的原则。
纵观整个在儒家思想观,其中仁德思想是全部体系里最重要的环节。注重这个准则和理念是所有哦统治者以及致力于成大事者必须拥有的强有力武器。在农业文明的中国,儒学思想很好的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不管是何种机构、部门,不管是任何个体,只要超越了这个准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都是不能成功的。在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下,这个准则一方面被引用到治国方略中,另一方面对所有的统治者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同样,“礼”也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换个角度思考,每个个体的本性都是向善的,统治者无比要使百姓控制本人的行为,最大程度的让统治走向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因此,儒家研究如果想让人们知足,对自己自律,严格控制本人的行为,严格依据社会规范来办事,必须要提供和谐、融洽的生活氛围。以往的农业社会时代,因为儒家思想中高度注重礼数,有助于当时的国家一举成为公认的礼仪之邦。
二、当代身份认同的危机
我是谁?从何而来?要到何处去?这样的简单疑问句构成了西方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身份认同。其基本含义是指个人与特定社会文化的认同。身份认同的危机普遍发生在“后殖民地人”随社会的发展的一种身份混淆。在一段时期的殖民统治期内,殖民统治者隔断了被殖民者曾有的历史和文化,并带来了殖民者所有的先进文明生活方式。当殖民者退出历史的舞台,面对已经习惯的殖民生活和未殖民的过去,被殖民者面临着该如何选择的问题。
我作为“我”的存在,我首先得认同我的文化。说一样的话,写一样的字,有相似的生活习惯,与其他的文明一比较,当然觉得熟悉的亲切一点,共有的身份认同。而身份的认同是比较出来的,没有文化差异就没有认同,从自己的文化中找到自信,而不是在模仿谁谁谁。
三、儒学继承和创新
儒家思想能够传承数千年而不衰,与当时的农业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亦可以说当时的社会文化与生产关系是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儒家思想里面有一系列非常经典的观念、词汇、语句都蕴含着非常精辟的义理,并且被融入到那时的历史社会环境下是很容易被理解的。过去的中国社会受益于儒学,今后的中国社会仍然可以向从中汲取智慧。
人类的文化知识是一种传承积累的运动,也是与人类发展密切相关的反应物,是由人创造的。像儒家思想这种中国几千年积累的思想宝库是永远不会过时的。不要说今天,以后一代代的学子都会继续到儒学宝库中去寻求知识和智慧。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今天是冷门,明天可能会变成大热门。这种可能性可以说是绝对会发生的。当然,儒家文化避免不了传承了与农业文明相适应的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向工业社会前进时,凸显出来的不协调的地方。是很普遍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当下不管哪种论调都是在一定研究积累基础上诞生的。。年代在向前进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随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研究自然而然的就要向前发展和演变。不加调试的继承,就是将文化束之高阁,终将被历史摒弃。没有摒弃与创新的文化,就不会发展,也难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儒家思想完全适用”现代社会是不对的,说“儒家思想过时了”也是不正确的。
正确的态度,是避免使用“儒家学说过时了”这种过于夸张、否定一切的说法,而采用实事求是,就事论事的态度。当我们谈儒家文化有没有过时时,一定要精确地讨论到底谈的是儒家文化的哪个方面,这样才能够把事情弄清楚。否则肯定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为儒家辩护的人谈什么“学习的重要性”,“道德的重要性”等儒家的优点,而反对的人就用“三纲五常”这样过时的伦理规范来反驳。这两派探讨是不同的方面,所以根本就没有办法沟通。只会争论不休。但是,采用就事论事的方法,问题就解决了。
当下,因为从以往的封建王朝向当代信息年代转变的中国,社会政治、经济面临着新的建设,文化建设亦在重构之中。目前,国内学者应该与时俱进的实施改变与发展,以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所带来的各种改变,是所有中华儿女共同关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儒学需超越出以往的西式中心论的限制,用精神饱满的气度屹立在国际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环境下。从我的视野角度来说,儒学研究是研究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于铭松.对民族精神的文化解读[A].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6)
[2]郭洪纪.论中国文明进程中的潜文化形态[A].西北师大学报,2004年(6)
[3]王婷婷,孙志伟.对媒介融合下新闻实务类课程整合的研究[J].新闻界,2011(8)
-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核心期刊论文发表
- 外文研究杂志详情
- 西部广播电视杂志是省级期刊吗
- 《社会主义研究》核心期刊论文发表
- 《教育学文摘》国家级教育期刊启事
- 《计算机与网络》国家级期刊论文发表
- 《公路工程》核心论文发表
- 《中外公路》核心期刊论文发表
-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核心论文发表
- 《数学通讯》是什么级别的期刊
- 语法翻译法的运用以及优缺点分析
- 格力电器与美的集团的财务指标分析对比
- 科技兴农的主要内涵和建设意义
- 延安精神形成的时代背景以及群众文化建设
- 共享经济下共享厨房的现状与发展
- 二甲医院医生晋升正高级职称论文要求是什么
- 如何做好重大建设项目防造假工作的几点思考
- 机器人研究方向有哪些核心期刊比较好投
- 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核心要求
- 小学思政教育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研究
- 科研管理期刊被哪些核心收录
- 双核心期刊是什么意思
- 中兽医学杂志是国家级还是省级刊物
- cssci是什么意思,什么是CSSCI来源期刊
- 如何快速发表EI检索源期刊EI收录期刊论文发表
- 关于建筑装饰方向职称论文(2篇)
- 物流管理实验教学中对使用情景模拟法研究
- 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如何加强超市计量管理
- C刊如何发表
- 国际政治期刊发表浅谈美国政治中分权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