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期刊发表评述中药药理的研究方法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2014-09-10 11:3212
摘要:传统中药药理和现代中药药理的研究各具特色。前者是从整体出发对中药作用的总结和归纳;后者则是以实验生物学为基础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是深入发展和认识传统中药的重要途径之一。
传统中药药理和现代中药药理的研究各具特色。前者是从整体出发对中药作用的总结和归纳;后者则是以实验生物学为基础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是深入发展和认识传统中药的重要途径之一。
近年来,国内外对中药药理的研究发展迅速。特别是在抗癌药物、心血管药物、免疫药物及抗生育药物方面的研究,获得了显著的成绩。如抗癌药物冬凌草甲素和乙素、仙鹤草、刺五加等;心血管药物丹参和健心灵注射液(生黄芪、丹参、川芎、桂枝)等;免疫促进剂人参、海宝、生姜、黄芪、女贞子,免疫抑制剂土贝、大蒜、花椒等;抗生育药棉酚、寻骨风、姜等[1,2]。近年国内外学者对中药复方的研究越来越重视。这是因为中药复方具有疗效高、副作用少等优点。通过对复方的研究,可以证明中药配伍的合理性,以便发现新用途、新剂型。有的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新技术、新方法,使中药的研究提高到了现代医学的分子和细胞水平。下面笔者就中药药理与归经和中药复方的研究谈谈个人的看法。
1 中药药理与归经的关系
实验表明,中药的归经学说对临床有指导意义,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如在研究用环磷酰胺使小鼠白细胞下降为指标,再给予药物治疗中发现,升高白细胞的中药多归肝、肾经。如补益药中的女贞子、山萸肉、熟地黄等[3]。
五味归经如酸、苦、甘、辛、咸分别入肝、心、脾、肺、肾经。中药五味根据其归经的不同,功效也就不同。如黄连、黄芩、黄柏均具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然黄连泻心火而除烦,黄芩泻肺热而解肌,黄柏泻肾火而坚阴。苍耳子少量轻宣走至巅顶,重用通下走足膝。白术中剂量健脾止泻,大剂量则益气治老年便秘。又如中医术语中的“引火归原”、“引热下行”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可通过对中药归经学说的深入研究更科学的加以解释。值得注意的是,中药的归经理论是中医临床疗效的总结和归纳,在研究中药药理与其归经关系时,不能仅局限于古人的归经学说,在通过大量实验有所创新,以使中药的归经学说得到更科学的解释。
2 目前对中药复方的综合研究
中医用药的特点之一是复方用药,即按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组方,很少单味用药。如四君子汤中的党参补气益胃为主,白术燥湿健脾为辅,茯苓渗湿为佐,甘草健脾和胃为使,合而补气健脾养胃之功。有的方剂中药物的配伍经研究具有很高的科学性。
四逆汤(附子、干姜、甘草)具有温中祛寒、回阳救逆之功,有显著的强心升压作用。复方研究证明,附子能使离体蛙心收缩力增强,而甘草、干姜均无这一作用;但附子加甘草后,比单用附子更能增加心收缩力,附子加干姜在一短暂的心缩加强之后即消失作用;而三药合用组成本方,则可使心收缩力短暂下降后逐渐增强,在强度和时间上均超过附子。还证明单用附子具较大的毒性,但与甘草、干姜组方后则毒性下降了4.1倍,这说明本方组方的科学性。
白虎加人参汤剂250mg/kg口服,可使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小鼠血糖降低50%,单味知母50mg/kg,人参370mg/kg口服,也有相同的效果,其余三味药均无明显的降血糖作用。复方研究表明,知母或人参与石膏组合,均使降血糖作用增强。但知母与人参组合反而削弱,人参量越大,作用越弱。知母∶人参原为5∶3时尚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而改为1∶18时则作用几乎消失。此时再加石膏,又可使作用恢复,石膏用量增大,在一定的范围内,作用相应增强;再依次加入甘草、粳米,作用亦有提高。这说明知母和人参间有拮抗作用,但通过石膏的协调,甘草、粳米的辅佐,仍可发挥降血糖作用[5,6]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研究中药复方也有很大意义。如对泻心汤的分析表明:黄柏能抑制细菌RNA的合成,黄连抑制其呼吸,大黄抑制乳酸脱氢酶,甘草抑制其DNA的代谢[7]。综合这些药物的作用,都是通过细菌代谢的不同环节而达到抗菌作用。单味药仅作用于某一个环节,当然抑制细菌的作用要弱得多。这就证明了中药复方泻心汤配伍的合理性。
1984年细谷英吉等[8]以镇咳作用为指标探讨了麻杏石甘汤的构成。结果指示:其构成生药若缺麻黄,则完全无镇咳作用,四味药同煎比分别煎后混合的镇咳作用强;四味同煎比除去任何一种或两种后的镇咳作用强;四味同煎镇咳效果比单味麻黄要强。
其他对复方有意义的研究,还有茵陈蒿汤的收缩胆囊作用远强于单味药和六神丸的强心作用[9];葛根汤中的一味单药并无解热作用等[10,11]。
从研究结果来看,中药复方确具有疗效高、毒副作用小等优点。这可能是单味中药在复方中协同拮抗作用的结果。当然,协同可能是毒性的协同,拮抗可能是效成分的拮抗。如中药“十八反”、“十九畏”;又如从现代化学角度看,含生物碱的黄连、黄柏、三颗针等就不应与含有鞣质的五倍子、地榆等合煎配用;而参附汤中的人参既可增强附子的功效,又可减弱附子的毒性。
关于这些复杂的关系,有人认为必须通过拆方研究才能得到科学的解释。提出“药效交换假设表”来进行拆方研究。方法是:设某方Ⅳ由Ⅰ、Ⅱ、Ⅲ三味药组成,各味药均有(A)心率减慢、(B)耐缺氧力、(C)冠脉扩张、(D)血小板解聚四个药理作用。以1、2、3、4表示强度,1示作用最弱,4示作用最强。复方药的作用是由相加起来的作用强度最大的药效表示。实验结果如下:
Ⅰ+Ⅱ+Ⅲ=Ⅳ
A1 A1 A4=A6
B3 B3 B3=B9
C1 C4 C1=C6
D4 D1 D1=D6
由上可知,Ⅰ药的血小板解聚作用最强;Ⅱ药冠脉扩张作用最强;Ⅲ药心率减慢作用最明显;而三药对耐缺氧能力强度一样。因此,复方Ⅳ的主要作用B9,即耐缺氧作用最强。这种研究方法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中药配伍的合理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2]。但笔者认为不足之处是不能反映出各药之间的配伍关系,如药物间的拮抗作用不能很好地反映出来。而作用的强弱也只能是单味药物相加的结果,还不完全符合复方的整体作用。但如果通过拆方和复方的反复研究、科学利用现代新技术处理(如电子计算机处理),也许能得到疗效更好的复方。
对中药复方的药理研究,也应注意不能局限于原方不变,应根据临床需要进行大胆的创新。如苏合香丸原有15味中药,经过拆方研究取消了九味可有可无的药物仍保持原方疗效,改名为冠心苏合丸;进一步的研究又去掉四味,就成了目前临床常用仅两味药组成的苏冰滴丸。这样既减少药物降低了成本,又改变了剂型,使服药方便而速效。所以,对复方的研究要不断发现药物新用途、新剂型,提高疗效和降低毒副作用等。
综上所述,用现代科学方法去阐明中药治病原理,有着广阔前景,也是发扬、提高中药事业的重要环节,是对中药在长期发展中的快速进展。
从国外对药用植物的研究来看:日本一方面吸收西方的新技术、新方法,充分利用分子生物学、分子药理学的成就去研究;另一方面还特别注意中药传统的经验和理论,展开对中药复方的研究,并对大批常用中药的化学和有效成分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美国着重对抗癌药物的研究,在利用新技术对大量药用植物筛选的基础上,总结出“高等植物中抗癌活性及活性成分分布规律”作为以后寻找新药的参考。而俄罗斯(前苏联)则重视对强壮药的研究,其他如欧洲、非洲和南美等一些国家对药用植物的研究也都比较重视。
今后我国对中药的研究,笔者认为应着重在创新上多下工夫,若过于保守,则对中药事业的发展是不利的,因古人的记载毕竟是当时各种特定条件下的总结,不一定完全符合现在的某些情况。所以对中药的研究要因时、因地和具有创造性,这样才能使中药事业迅速发展。中药与西药不必截然分家,它们都是某种成分在人体中发挥了作用,药理与临床的治疗对象最终都是人。两者要扬长补短,同时也保留各自特色。相信最终必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而走向一个统一的药学道路。本文由教客网论文下载中心WwW.JiaoKeDu.CoM整理
【参考文献】
1 贾文成.中药复方的研究.中成药研究,1983,10:35.
2 钱瑞生.中药药理的研究进展.中医杂志,1980,3:75.
3 岳风先.中药归经学说的研究.中成药研究,1983,9:34.
4 张银娣.四逆汤组方的科学性研究,医学学报,1966,5:350.
5 王筠默.白虎汤的降血糖作用研究.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79,4:1.
6 马有度.医方新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80.
7 邵以德.泻心汤的分析研究.中成药研究,1985,2:1.
8 细谷英吉.麻杏石甘汤的构成研究.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4,1:52.
9 沈金荣.茵陈蒿汤收缩胆囊作用与六神丸的强心作用研究.中成药研究,1983,1:33.
10 谭洪根.葛根汤中七味草药并无解热作用.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79,1:39.
11 伍锐敏节.五苓散的利尿作用.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79,1:13.
12 韩新民.泻心汤的拆方研究.中成药研究,1983,2:26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yix/5429.html
相关论文阅读
- 2022-05-30优质护理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 2022-04-12新时代下如何做好卫生健康事业思想政治工作
- 2022-03-145G时代医学院共享实验室设计
- 2022-01-08基于遗传算法的疲劳裂纹扩展方法优化研究
- 2021-12-30专人管理结合成本核算对手术室无菌物品管理的效果研究
- 2021-12-09新乡市生物医药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 2021-12-03医学检验临床技术的提高策略
- 2021-11-23长春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分析
- 2021-11-16测量血压其实并不简单
- 2021-11-15超声新技术在糖尿病肾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期刊论文问答区
- 2024-04-232023年版(第十版)北大核心中文核心期刊目录的大看点
- 2024-04-18提高发表论文成功率,不妨试试这些方法
- 2024-04-02sci作者排序以投稿系统为主还是以手稿排序为主
- 2024-01-03Cell Death & Disease期刊发表论文解读
- 2024-01-032023最新期刊分区表大类21个小类254个
- 2023-12-282023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正式发布!快来看看
- 2023-12-25圣诞元旦英文论文审稿变慢是真的吗?答案是真的
- 2023-11-162023年智能电网与能源工程EI会议推荐
- 2023-11-09SCI期刊投稿经验-各种状态解读
- 2023-11-06税务研究杂志的论文发表要求
医学优质期刊
- 1国家级《实用妇科内分泌》
- 2核心级《中国学校卫生》
- 3省级《江西医药》
- 4国家级《临床普外科电子》
- 5核心级《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 6省级《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7核心级《营养学报》
- 8省级《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 1省级《江西医药》
- 2省级《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3省级《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 4省级《海南医学杂志》
- 5省级《青岛医药卫生》
- 6省级《泸州医学院学报》
- 7省级《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 8省级《陕西中医》
最新期刊更新
- 《中国政府采购》
- 《中国政府采购》
-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 《农业技术经济》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 《房地产世界》
-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
- 《广州化学》
- 《物理学报》
- 《东方宝宝》
- 《新能源进展》
- 《热带农业科学》
- 《建筑经济》
- 《中国学校卫生》
精品推荐
- 12022-05-30优质护理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 22022-04-12新时代下如何做好卫生健康事业思想政治工作
- 32022-03-145G时代医学院共享实验室设计
- 42022-01-08基于遗传算法的疲劳裂纹扩展方法优化研究
- 52021-12-30专人管理结合成本核算对手术室无菌物品管理的效果研究
- 62021-12-09新乡市生物医药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 72021-12-03医学检验临床技术的提高策略
- 82021-11-23长春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分析
- 12019-12-24二甲医院医生晋升正高级职称论文要求是什么
- 22014-05-05气管切开术后金属气管套管的堵管方法与护理
- 32021-02-21医学论文著作行为规范 无实质贡献不得挂名
- 42021-12-03医学检验临床技术的提高策略
- 52022-05-30优质护理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 62021-12-09新乡市生物医药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 72021-12-30专人管理结合成本核算对手术室无菌物品管理的效果研究
- 82021-11-23长春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分析
- 12024-05-154本生物医学领域的期刊,有SCIE也有ESCI
- 22024-05-15ssci收录经济学领域高分期刊Oeconomia Copernicana
- 32024-04-28录用率高、检索稳定计算机科学类SSCI期刊推荐:Systems
- 42024-04-23Sensors主办第十一届传感器与应用国际电子会议 (ECSA-11) 开放征稿中
- 52024-04-232023年版(第十版)北大核心中文核心期刊目录的大看点
- 62024-04-18提高发表论文成功率,不妨试试这些方法
- 72024-04-11AHCI哲学类期刊VERIFICHE
- 82024-04-02sci作者排序以投稿系统为主还是以手稿排序为主
- 12021-05-24刊号字母G、G0、G1、G2、G3、G4、G8是什么意思
- 22021-05-06论文引用率不能超过多少
- 32018-09-11语法翻译法的运用以及优缺点分析
- 42020-03-08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一般多少字
- 52020-09-21疾控中心工作怎么评职称
- 62020-01-03新北大核心什么时候更新,几年更新一次
- 72020-03-08通讯作者和二作哪个含金量比较高
- 82021-02-23发表的期刊论文见刊的时候可以在知网查到吗